图为鲁思·仙妮的丝绸画《十三朵花》
图为鲁思·仙妮近况和1939年在上海
鲁思·仙妮,一个浪漫的名字,背后却是一位犹太女子的苦难和爱恨经历。如今,她终于如愿以偿,在北京举办她的个人画展。1939年,当她和全家逃难到上海时,谁都不会想到,她从此结缘中国,学习中国丝绸绘画,并以此为生。更不会想到,68年后,她会重返中国举办画展。
认识鲁思,是在10年前。那时,我作为中国首位报社记者赴以色列建站。不久,便在特拉维夫应邀参加她的画展开幕式,她是我在以色列认识的第一位艺术家。附近有座咖啡馆,一方石碑记录着这儿遭自杀爆炸的悲剧,这使鲁思歌颂生命和大自然之美的丝绸画展给我留下更强烈的印象。
鲁思出生在德国柏林,母亲是犹太人,父亲信仰基督教。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,她全家逃难到捷克的布拉格。一年后,希特勒宣称,犹太人在德国可以安定地生活。鲁思的父亲曾在德军服役,当时对希特勒尚存一丝幻想,便带全家返回德国。但希特勒的诺言不过是谎言,纳粹统治成为犹太人的悲惨世界。5年后,在生死攸关之时,他们幸运地逃离苦海。当时中国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,1939年2月,鲁思全家在一艘意大利船上颠簸数周后抵达上海。他们一无所有,和许多犹太难民住在简易收容所里。1941年,他们终于有了一间小屋安家,母亲病世后,鲁思打工糊口。幸运的是,她遇到一位中国画家,教她在丝绸上作画。从此她喜欢上中国丝绸画,她慢慢融入上海的生活,学习汉语,参观画廊,去音乐厅和影院,欣赏上海的魅力。繁华的南京路外滩、城隍庙美丽景观等,永远铭刻在她的记忆中。
鲁思1944年结婚,尽管她喜欢上海的生活,但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,她还是移居战火中的以色列,那里毕竟是犹太人自己的国土。鲁思经历多次战争,她1972年至1978年在巴黎学习艺术设计,她3个孩子中的一个也成了画家。鲁思如今在以色列北部加利利湖边萨福德城有画室。她在中国学会了丝绸绘画,一直探索丝绸上的绚丽色彩,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。鲁思说,丝绸是天然纤维,光滑、绚丽、吉祥、精美,令人神清气爽,比其他材料更能激发创作。丝绸上的色彩似乎在流动,可以生动完美地衔接各种色彩,丝绸绘画和谐安祥,传递乐观和忧伤,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时尚。
丝绸绘画给鲁思在以色列国内外带来荣誉。她去过许多国家,在德国和美国等地举办过30多次画展。她的画在法国里昂和尼斯永久展出。她在德国举办画展最多,不只是她在那儿出生,更因为德国真诚地忏悔二战大屠杀罪恶,得到犹太人和世界的谅解和尊敬。她曾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贺卡大赛奖,被美国传记研究院评为“10年最值得钦佩的女性”。
在北京酒仙桥大山子艺术中心的画展开幕式上,以色列驻华大使哈伊姆说,鲁思在二战前逃难到上海。而今,她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,用另一种方式对中国人民表示感谢。当世界其他国家对犹太人紧闭大门时,中国人民对受迫害的犹太人敞开大门,除了中国没有任何国家接收她。现在,她作为世界知名艺术家,各国都向她敞开大门,她对中国的强烈感情使她选择了中国,在这里举办画展。
鲁思的丝绸绘画,令人耳目一新。她用绚丽色彩在丝绸上热情奔放地歌颂大自然的美丽,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。与5年前访华相比,她对中国的变化感到惊讶。鲁思说,她永远不会忘记中国,对中国始终心存感激。她一直梦想重返中国举办个人画展,也借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感激。鲁思终于在北京展示她从中国学到的丝绸绘画艺术,她替画展起名“带着爱回到中国”。她说,这是她的人生圆满之旅,也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完美句号。 |